| 教工抒怀 |
| 热门文章 |
| 推荐文章 |
| 我眼中的海博----文学院付红妹 |

我眼中的海博

(付红妹 教授 自创)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听到海博获评沧州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作为曾经的老师、现在的同事,真是由衷地为她高兴。回想起来,认识海博至今已近二十年,在文学院共事也已十几年。这些年来,看着海博从女孩成为人母,从女学生成为女老师,见证了海博一连串闪光的成绩,更看到了成绩背后她的踏实和勤奋,看到了她的默默耕耘和砥砺前行。

仍记得读书时海博的样子。文静,朴实,不事张扬,敏而好学。那时我担任写作课,虽然每次学生作文我都细细批改写上长长的评语,但课下就作文情况主动来找老师交流的也只是少数学生,而海博就是那少数学生之一。看的出来,她是认真看了批改和评语的,她会拿着作文和你探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这句话怎么说才更有力”等等。她让我有一份付出终有回响的成就感,也让我记住了这个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的可爱女孩。

海博本科毕业回到了母校,在中文系担任古典文学的教学工作,我们也就成了同事。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海博是谦逊有礼、对自己有要求、对事业有追求的。她讲授的是唐宋文学部分,时常看到她虚心地向讲唐宋文学的前辈商隶君老师请教,随堂听课,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推敲教案,为教学做足了功夫。日复一日,几个学期下来,海博的孜孜努力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回报,她以自己扎实的知识和精彩的课堂赢得了学生的肯定,那时候常有学生课下跟我赞赏地说起他们敬重的“小于老师”。年轻的海博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浮不躁,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放在科研上,延续着她一贯的踏实勤奋的个人风格。有一次我们合作一个课题,从开题、问卷设计、调查报告、成果体现到结题各个环节,以及每次课题讨论会的发言,都能令人欣喜地看到她的思考、她的学识、她的见地,看到她的认真与严谨,看到她的成长与成熟。还记得有一次她的课程中讲到姜夔的词,正好我那段时间在做宋代美学的硕士论文,她先是利用周二例会的时间和我讨论姜白石的《暗香》、《疏影》,后又专门到我家,从白石词的“清空”、“骚雅”到姜白石的“合肥情结”,甚至到词中的“菖蒲”为何物等细节,有理论有作品有本事,真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知不觉中聊了近一个下午。那次长谈,愉悦之余,也让我叹赏她的认真,她对三尺讲台的尊重,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在青年教师中暂露头角、在教学上也小有成绩的海博并没有满足,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她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开始了对唐宋文学的专门研究。工作之后再上学,机会固然珍贵,可也需要克服诸多困难。那时海博孩子尚小,有段时间母亲身体还不好,其压力可想而知。至今犹难忘去医院探望海博母亲的一幕:海博给病床上的母亲喂药,她爱人从旁照料,几岁的孩子在病房里跑来跑去。当时真是为海博着急和担心。但是海博咬牙坚持了过来,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接下来的日子将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一一展示出来,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同时开始向学者之路坚实迈进。看看她这几项成绩,便可想象她的努力,便可明白她的追求:课件《盛唐三大诗人》获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三等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获河北省第十一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一等奖;《信息技术与高校唐诗宋词教学整合研究》获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1年获沧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文科组一等奖。论文《抛球乐考》发表于二类核心、CSSCI来源期刊《文学遗产》,并获沧州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年考取了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的博士。当初乍一看到这些,不免有点小吃惊,因为没见海博怎么急,也没听见她喊累,总是那么不温不火、不声不响,感觉就像一棵小苗突然长成了大树。可细想想这些年海博走过的路,想想海博走在路上的样子,这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每个人的脚步都通向自己的未来,海博亦然。

博士,副教授,“教学名师”,78年出生的海博已经足够优秀了,然依海博的心性,她断不会失去向上的姿态而松散懈怠的,她也仍不会急切地去强求什么,仍不会夸夸其谈虚张声势,更不会张牙舞爪地拔足狂奔,她依然会像过去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沉稳地走好自己的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回顾海博的过往,我有理由对年轻的她的未来充满期许。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