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风伴我成长
祖父,吴俊秀,1918年1月出生。1949开始,曾在廊坊市大城县王远头村小学、白马堂村等学校任教员、校长,直至1983年退休。
父亲,吴建章,1955年毕业于静海中学,1965起先后在沧州市青县大功村小学、崇仙中学担任教师工作,至1997年退休。
本人,吴洪锋,民盟成员,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副主任,副教授,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来沧州师范学院工作至今。吴洪锋2005被誉为沧州市“自强模范”;沧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沧州师院榜样、获得“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提名奖、成为“感动河北”校园人物候选人;2013年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师德标兵”;2013年被河北省文明办授予河北省优秀志愿者;被沧州市文明委评为首届“爱岗敬业最美沧州人”。《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沧州广播电视报》、沧州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先后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参加工作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10年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教育事业,甘洒热血献春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
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那么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也不会走上邪路;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那么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爷爷很重视读书,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也很浓。爷爷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物质,而是精神上的贫乏。”
一、童年蒙难,战胜病魔
他老家在青县,在一岁半的时候,病魔摧毁了他的童年。连续多日高烧,使他与小儿麻痹后遗症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兄弟姐妹较多,家庭生活窘迫,但是他的父母还是竭尽全力的给他治病。先后去天津、北京、保定等地求医,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是左腿落下了残疾。
二、励志求学,硕果丰硕
虽然他身有残疾,但是父母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1991年到青县一中读高中,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1994年考入河北医科大学。1998年底,吴洪锋报考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生。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最后还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
??1999年7月,在青县人民医院做了一名医生。在家人和别人看来在这里工作已经不错了。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吴洪锋终于明白了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不能因为客观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下定决心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在接下来的备考日子里,白天坚持上班,只有晚上才能学习。当人们都在梦乡的时候,他却在挑灯苦读,当人们在假期休闲娱乐的时候,他却在闭门攻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2年6月,他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04年他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来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教书,2011年担任法政系副主任,在教育岗位辛勤耕耘至今。
三、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如今,他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事业,在兢兢业业奉献中,以实际行动默默阐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本质内涵。在具体工作中,他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他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他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他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他教过的学生都肯定地说,听了吴老师的课没白听,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在教学、管理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学全心全意帮助。在教学中,上课从来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迟到、早退。他认为自己守时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守时观念。对同学们的学习、就业问题,自己热心相助。一名2009级同学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了沈阳铁路局,从公务员笔试到面试,吴老师多次细心指导,最后成功录取,学生家长万分高兴。他也从学生的进步中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快乐。担任副主任以后,在教学管理中,按时优质的完成院系交办的各项工作,上学期精心组织的模拟法庭活动深受领导、专家好评。
一个人做好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他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利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优秀书刊,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从教至今,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2006年,他应邀参加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的国内首次卫生法高级师资培训项目,专业论文深受专家好评。2011年应河北省法学会、河北省政法委之邀参加了“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研讨会,向大会提交了专题论文。2012年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在河北日报全文发表,深受好评。作为主研人参与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获评优秀。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让我们健康成长。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