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建设 |
| 热门文章 |
| 推荐文章 |
| 生命科学学院 ---- 寇冠群 |

知识改变命运

---我的家风故事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我的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奶奶的父亲是村上的教书先生,有一点文化,在战争动乱的年代,家境也十分贫寒。虽然贫穷,爷爷、奶奶还是经常教育子孙:要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改变命运。

改革开放初期,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劳动力都会去生产队干活,街坊、邻居都劝说奶奶让几个儿子早点进入生产队,挣工分补贴家用。爷爷、奶奶愣是勒紧裤腰带供几个孩子念书。大伯是家中的长子,对于他想要放弃学业,挣钱供弟弟们上学的想法,奶奶曾十分生气,严厉的批评了他。

高考恢复后,我的二伯、父亲和叔叔相继考上了大学,从农民变成了知识分子,读书时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补助,日子好过了许多。大伯年长,选择就读于便于就业的专科院校,由于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二伯从小立志从医,治病救人,在医学院校毕业后,回到了县里,从基层干起,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他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进修学习的机会,在堂妹还没有断奶的时候,就奔波于北京、天津的各大医院,访名医,取经验,学技术。二伯常说:“身为一名大夫,救死扶伤是天职,要不断的学习最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半点马虎不得。”退休后,二伯也没有懈怠,在社区开起了诊所,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我的父亲是一名水利工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了监督工程质量不出闪失,常常在工地吃住,十天半月不能回家,真的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四叔在弟兄中最幼,学习成绩最好,留在了高校任教,为祖国培养更多后继的栋梁。

父辈们通过学习知识,在社会的不同岗位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给后辈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大爷伯鼓励家族的子弟读研、考博,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大哥、二哥也在医学院校毕业,继承了二伯的事业,我和大姐、堂妹都考取了师范院校的研究生。用二伯的话说:自古行业兴替,唯有医、师两者既可安身立命,又可达济天下。

虽然我的爷爷、奶奶只是那个年代最底层的劳动者,但我想这就是他们朴实的家风吧。我会把这样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告诫子孙:勤奋上进,踏实做人,不浮夸,不张扬,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