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建设 |
| 热门文章 |
| 推荐文章 |
| 历史学院----胡蔚然 |

常怀感恩之情、莫忘敬畏之心

“四年的辅导员工作,“时间太短,留给我的太多了!”打开日记本,扉页上记着四年前的一句话:“打包好心情,怀揣着梦想,做一个人生引路人,待桃李满天下。”自此,我在沧州师范学院,一个普通的辅导员岗位上,就像只鱼儿般守候,我游过了四季,只为心中皎白月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更侧重于“解惑”,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我很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理想中的辅导员有三种身份: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骨干力量、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现实中,辅导员是管理金字塔的底层,是组织员、勤务员、消防员……是大学生的保姆、孩子王。因此,我们普遍存在着“两种认识”,即“理性视角下高层次和现实视角下低认同”。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理想和现实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我会回答:作为一名辅导员,莫为世俗所困扰,莫把工作当负担!常怀感恩之情,莫忘敬畏之心。

常怀感恩之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豁达的胸襟,一种处世的情怀;常怀感恩之情,就不会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总是唠叨自己生不逢时;常怀感恩之情,便会以一颗平常心应对纷扰繁杂的世界,以一种乐观豁达的胸襟应对万象之变。牢记住辅导员的关键身份是一名“育人者”,秉承着服务育人的理念。现在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辅导员的职能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了,拓展到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常怀感恩之情,将服务落到实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有所敬畏,才能无畏。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我们要敬畏他人,而不仅仅是领导;要敬畏规则,而不仅仅是人情;要敬畏法律,而不仅仅是权力;要敬畏真理,而不仅仅是权威。牢记住辅导员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示范者”,立德树人,正人正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对“做人的工作”格外谦逊,才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把思考自身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份永恒的事业来追求。为人师表关键在言传身教,“言教”能否内化为行为的动机,“管理”能否外化为学行为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示范”作用。

在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任务中,我们知道“春蚕到死”的故事,我们了解“蜡炬成灰”的精神,我们会用做小事的心理去承担自己的使命,不怕麻烦,用做大事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追求严谨。我的今天叫做无畏,明天叫做无悔,我会用每一天享受作为辅导员的荣耀,带领着我的学生们一路笑着走过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工会